西元1972年,石川縣立能樂堂落成。這是一處保存、傳承、復興能樂的文化據點,並是日本第一間公立能樂堂。 這裡的能舞台,是將西元1932年建造的金澤能樂堂本舞台遷建而成,經歷時光洗鍊後更顯內斂雋永。
西元1932年 | 金澤能樂堂落成(金澤市廣坂通) |
---|---|
西元1971年 | 金澤能樂堂向石川縣捐贈能舞台(遷建至現在位置) |
西元1972年 | 石川縣立能樂文化會館落成 |
西元1986年 | 更名為石川縣立能樂堂 |
加賀藩的能樂如此興盛,其實契機源自桃山時代的藩祖前田利家。前田利家深深為能樂著迷,他不僅接受金春流、觀世流的大夫指導,還延請寶生大夫到戰場隨陣。第五代藩主綱紀則是接受寶生太夫的寶生友春的指導,並命令除了金春流的竹田權兵衛以外,其他的表演者都須拜入寶生流。在連續數位熱愛能樂的加賀藩主統治之下,加賀藩直到幕府末年都對能樂表演者保護有加。另外,加賀藩也讓工藝匠人工房(細工所)的工匠學習能樂表演,以提升了工匠的藝文素養並培育能樂的人才。當時也十分鼓勵一般居民接觸能樂,最終才令這塊土地的能樂廣為人知,甚至有了今日「加賀寶生」的美名。
由於幕藩體制的瓦解,石川縣的能樂一度式微,後來在佐野吉之助的帶領下得以復興。這座能舞台原是金澤能樂堂的本舞台,由第二代的佐野吉之助於西元1932年建造,後由石川縣接收並遷建到現在的位置。能舞台模仿西本願寺的北能舞台(日本國寶),採用歇山式屋頂的設計。裝設了博風板的屋頂全部都是用檜木樹皮修葺而成。經過漫長的歲月,這座能舞台呈現出筆墨難以形容的內斂色澤和風采。
– 本舞台(5.9公尺)
– 第二舞台(25疊)
– 觀眾席(座席373席、跪坐席26席、輪椅席2席)
– 演員休息室(57疊)
– 休息室(50席)
– 同步口譯室兼錄影室、展示區域、影音圖書區